姓氏:

拼音:Wāng

族谱

0

收录人数

0

浏览记录672

祠堂查询

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官埠桥屯阳汪氏宗祠

作者:若若

阅读数:159

时间:2019-09-26 15:40:24

屯阳汪氏宗祠建于清乾隆49年,祠堂基地在今官埠桥中心学校(地名金岗),当时参与组织修祠工作的人员(姓略)有:伦昌、炳元、远宗、咸五、新太、文启、余万、幸立、廷芳。尊长:东万。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廷多隆阿部剿杀驻扎在桐城枞阳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驻守官埠桥的是陈玉成部将刘玱琳部。六月十九日,刘玱琳率兵1000余人在马踏石(今官埠桥连湖)、黄马河等地遭多隆阿部重兵伏击,损失惨重,刘玱琳被害,残部撤至官桥汪氏宗祠,被清兵用火器射杀,祠毁人亡。 现存屯阳汪氏宗祠为易基改建祠堂,座落在屯田(汪家老屋)东侧、汪家丁庄前。

中文名称枞阳县官埠桥屯阳汪氏宗祠地理标志屯阳汪氏宗祠
祠堂基地原属隆乙公曾孙汪沔的享堂基地,因原祠堂内有血光之凶,原基不宜重建,改用小房沔公享堂基地建隆乙公祠。该祠堂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竣工。光绪年间进行一次检修。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经历十年文化大**。屯阳汪氏宗祠在此浩劫中也未能幸免,破坏分子以除四旧为由,将祠堂破坏得面目全非,时继光大队书记汪辉福等屯阳汪氏后裔极力保护,终将前进大门楼保存了下来。拆除的祠堂材料在大门楼两侧和东北两面建了汪祠小学。1999年,国家实行义务教育改革规划,汪祠小学不在规划之列,学校整体搬迁到继光村张家咀。闲置的汪祠小学教室和祠堂大门楼,不久就沦为附近村民的牛栏和猪圈。屯阳汪氏后裔看在眼里,痛彻心头。2005年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屯阳汪氏八位后裔(汪兴发、汪宏兵、汪国立、汪礼宝、汪笃五、汪辉忠、汪树友、汪秉堂)相聚一堂,商议重新修建祠堂,并成立屯阳汪氏宗祠修建筹备组,后因工作需要,2006年7月16日,筹备组进行机构扩大,成立了屯阳汪氏修祠续谱工作委员会。为了保证祠堂修建工作合法,工作委围绕祠堂产权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会议开了无数回,过程艰辛曲折,总是无果而终。2007年9月,工作委办公室副主任汪礼宝,通过汪氏宗亲网联系到厦门的汪伟蛟本家,向他请教并带回了一份泉州市文物管委会颁发的《泉州市汪氏宗祠修缮筹备组批准成立报告》复印件以作借鉴,才使工作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调整后的工作思路是将官桥汪氏宗祠申请注册为文物,以保护文物的目的进行修建,使祠堂修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汪松、汪永忠、汪辉智、汪宏兵、汪礼宝等宗裔的共同努力下,于2008年元月份,枞阳县文体局组织文物管理所实地勘察,正式确定官埠桥屯阳汪氏宗祠为“重要的不可移动的县级文物”。2008年6月27日枞阳县文体局下发文件——《同意成立汪氏祠堂修建筹备组》。2008年10月24日(农历9月26日)上午9时18分整,祠堂前进准时开工,并举行了较为隆重的开工典礼,为纪念这一历史盛况,工作委办公室请专业摄像师摄像摄影,并制作了光盘录像,塑封了珍贵相片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