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拼音:Dài

族谱

0

收录人数

0

浏览记录697

祠堂查询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码头镇大庭村戴氏祠堂

作者:若若

阅读数:343

时间:2019-09-25 16:51:22

南安大庭戴氏家庙位于南安码头镇大庭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家庙自建立以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中华戴氏源远流长,是我国一个很古老的姓氏。戴氏先祖系商汤后裔微子的后代,发祥于河南商丘谯郡,习称谯国戴。在南安北部的高盖名山下有一个美丽的村落,这里四面环山、田园成片、溪渠纵横、五谷丰硕、物产颇多,历年来是南安一处富庶的地方。在这个村落里,还拥有着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宗祠——戴氏家庙,家庙人才辈出,贤哲相继,是泉南一大望族。

在大庭戴氏宗亲会几位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家庙。只见家庙是一座传统的闽南建筑,规模宏大,古香古色。家庙前石砌的围墙有1米多高。在家庙前的小凉亭上悬挂着书有“戴氏家庙”四个大字的牌匾,一副“谯国无双派,诗山第一家”的对联更是道出了戴氏家庙的历史。据介绍,该对联是清朝光绪年间安溪进士陈迁鹤所赠。

走进家庙,只见家庙中堂悬挂着10多副明清以来的对联,匾额上有“进士”“院长”“大方伯”“文魁”“奉政大夫”等10多位。而在神龛中,记者看到龛位中梯形摆放着始祖等8樽祖先的灵位。“戴氏家庙的神龛不是任何已故的戴氏族人都能进的,只有作出特别贡献的戴氏族人才有资格进龛。”大庭戴氏宗亲会相关负责人说。

南安大庭戴氏其先祖为中原望族,唐末中原战乱,大庭戴氏始祖戴九郎自河南光州固始县随开闽王南下入闽,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887年)至南安诗山锦坂(大庭古称),喜其山水佳美,于是就住了下来。其后子孙繁衍生息,至今已有1000多年。大庭戴氏聚族而居,因人丁昌帜,富甲一方,成为泉南一大望族。

据宗亲会负责人介绍,自南宋戴梦申登宁宗嘉泰二年进士后,十六世戴妃保例授知县,十八世戴真祥开篇戴氏家谱,二十世戴东轩筑龙潭陂,治水防涝,二十一世戴盖山督学有成,任江西南城县令,二十二世戴廷诏进士及第,任江西布政使,有方伯之称,三十一世戴凤仪被誉为“南邑文章的泰斗”,创办书院,著书立说,主撰南安县志。在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戴氏族裔先后擢取仕宦之乡接连不断,所以有“谯国无双派,诗山第一家”之誉。清乾隆年间,钦命博学鸿祠翰林院检讨洪世泽在为“戴氏家谱”作序盛赞:“高盖之山欧阳氏开于前,戴氏继于后,千百余年间,钟英未有已也。”

古人盛德,后来者不凡。大庭戴氏在近现代依然英才辈出,贤哲接踵。有投身于抗战救国运动、声明卓著的戴愧生;有革命烈士戴江山;有法学博士、历任大法官、台湾总统资政的戴炎辉;有著名儒医戴天惜,后来其哲嗣南渡菲岛,成为商海巨子,爱国爱乡,贡献巨大。此外,像戴新民、戴宏达、戴锦文、戴锦春、戴俊德、戴晓虹等宗亲,曾先后分别受到国家领导人、中央首长和外国首脑的接到见并合影留念。

“文化大革命以后,戴氏家庙曾历经三次修葺。”宗亲会负责人说,1985年,旅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爱国爱乡的侨亲宗贤率先提出修复始祖庙,在旅菲乡亲戴双白的主持下,成立侨乡委员会,戴东河负责募捐筹资工作。祠堂重新格龛,镌刻先祖牌匾,修建围墙以及门亭。最终于1987年10月底完工,耗资数十万元,并于同年恢复始祖庙冬至祭祖仪式。

1991年至1993年,海内外戴氏家族裔孙同心协力,成立续修戴氏族谱董事会,把举人续修族谱已中断80多年的家史连接并光大,即第10次续修。修谱期间,家庙再次修葺,粉刷油漆。圆谱之日,还举行规模较大的圆谱仪式。如今,《诗山戴氏谱志》洋洋26卷,堪称泉属诸大姓族谱之一善本。

2011年10月,南安诗山大庭戴氏宗亲会第五届理事会成立,新一届的理监事长年轻有为,海内外戴氏乡亲近千人参加此次活动,并且举行重修家庙竣工暨隆重的进主祭祀祖先活动,海内外戴家知名人士、商海巨子、企业家等云集始祖庙祭奠始祖,仪式隆重、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