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石谱说:陈氏之载于世谱,其由来如此,呜呼纪实,非溢美傅,信非虚词,尝稽干宁之际,李茂真兵入长安焚烧宫阙,前后所蓄图书皆为灰尽及朱氏纂唐以来五十年,问神器,屡易家债,人残共故,家谱牒又多腐于埃坏,今陈君辈,钟鸣鼎食,克绍前徽木本,水源不忘先泽,皆贤乱也,独能藏其,临阵磨枪,干戈扰攘中,惟旧是程裹书备录,请余为记时,一展观历,想其人可以传远而后也,因不辞疎拙而为之,表其略于简端,陈氏子孙尚其珍此无斁。
后周显德二年岁次乙卯无射月望日。[译:(乙卯955年无射9月望日15日]
太师尚书令兼征虏武济候赵 峰 撰
注:(955年 峰 的记叙一直沿用到光绪甲辰1904年重修印刷,族谱真实可靠)这是三石修谱时的历次谱序收录,陈显还未出生的谱序。
珍此无斁(注译:陈氏子孙,长期珍惜无厌弃)
评论955年修族谱:
光绪甲辰1904年重修印刷的族谱:峰 撰,这是南塘时955年9月15日写编的“剡源三石陈氏宗谱卷之一”原记。对照史记世系,列出了陈国世系,陈完世系,田氏复姓陈到颍川世系,比较真实原整,但过于简短,不详细记录时间、地点、兄弟姐妹、后代居住地和迁徙没有记录,使读者难懂。(以上是三石的谱记,符合史记历史人物记叙)。历史时代,李茂贞(公元856年-公元924年),原名宋文通,字正臣,深州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唐末、五代藩镇军阀,官至凤翔、陇右(陇右即现在的甘肃、山西、黄河上游一带地区)节度使受封岐王。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唐僖宗由凤翔返回长安,遭遇藩镇李昌符拦截,护驾部队与李昌符的军队发生激烈冲突,李昌符兵败逃走,僖宗命李茂贞追击,李茂贞不负僖宗所托将李昌符击败斩杀;及朱氏纂唐以来五十年(约957年),问神器,屡易家债,人残共故家谱牒,又多腐于埃坏。(这时代族谱坏了还存在,说:陈氏子孙作为珍品,无厌弃地修族谱,我族谱是真迹)。
72世,棠,金部员(估算陈棠出生约880年)
(度支、金部、仓部三司,各设郎中一人,官从六品),外粢奉化尉(南唐官职,官从五品),陈棠为张村开祖。配许氏,生二子:大方,大同,大同分支浙江宁波奉化鵁鶄陈氏的始祖。三石村三姓宗谱记载陈家、何家和赵家谱记,最先迁入此地的是陈氏。
《陈桱史学再探》剡源之溪六曲,而为茅渚则,吾始祖奉化公居之,公于唐末自长安使,呉越遭乱不能还,钱氏留为奉化尉故居之也。
墓志记:陈棠,南唐司宪丞扶公改名陈旭,陈旭之次子陈棠(未见长子是谁?),台之泉水人也,五季时自长安使吴越,世乱不能归,钱氏留为奉化尉,故居剡原茅渚,后代迁三石,称日始祖大府君。配许氏,生子二,合葬张村岭下大墓。据斗门谱始祖墓亦在张村,谨按文集与戴师初书云某所居具张村,只隔一小岭日可往返,则所谓张村者即今之许江岸,榆林派所祭之墓,欺然不确矣。(可能墓不在张村,张村当时管辖三石户、茅渚户,西隅户一带地区行政区域,墓在张村或写得对)如今陈棠在剡源嵩溪里大族中繁衍今有宝幢派,有九溪派,有太博派,有榆林派,有甽边派,有张村派,有县尉派,鵁鶄派合在一起共八派或许更多派。
台之泉水人也----这个地名可能是浙江省台州泉水人,(五季时907-960年)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台之泉水人也,没有交代上级地址,或不居长安?唐朝长安首都是陈棠的工作地方,陈棠简历记载简陋不清楚。
注译:长安使吴越---长安---唐朝首都,陈棠是唐朝使者,派到吴越国---浙江奉化)。
世乱不能归---刚好唐朝亡国。(指历史上唐朝天祐元年(904年)(唐昭宗被朱温散唐),唐朝政变,朱温改国号宋朝,陈棠不能回朝了。(904年陈棠大约24岁,估算陈棠880年出生,年龄或更大些)。如果陈显是1064年出生减880年=184年,除六代人=30岁一代人,似乎陈显应在1064年前出生或欠代数,更近似世代数完整符合史记资料。
钱氏---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位国王又是吴越国第三个皇帝(钱氏--钱俶),留陈棠为奉化尉(近似相当于现在奉化公安局长职务)。
陈棠流传的诗集有:(没有注译难分辩日期)
七律• 《晚步》
作者: 陈棠 朝代: 宋词
晚步沙头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
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
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
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晚步诗歌大概是:想必陈棠晚餐后到沙头散步,看到南山日落,南山可否是四明山以南称南山,微风吹起湖水小涟漪,山川白云映照,清晰的水景。外出的鸟儿回巢了,飞鸟归来的喜悦景致。入夜树暗风微微吹,树花亦即慢慢收起羞涩了,入夜山溪水流水声更响亮了。行走起来,不知不觉雾水湿衣衫,迷路返回。又好像前面有灯光这个村。
五言诗•《登帢帻峰》
作者: 陈棠 朝代: 宋词
云碍虚檐日,风号老木秋。
山城围晚翠,江槛俯寒流。
世事悲苍狗,生涯付白鸥。
烟尘犹在眼,浑欲不胜愁。
登帢帻峰诗歌大概是:云层叠嶂,象山峰一样遮蔽挡着太阳,看不到屋檐。秋色中境况,人间寒冷过往的一切犹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