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录入

133

族谱

55

收录人数

57394

浏览记录106313

姓氏查找

安徽太湖:忆峥嵘岁月 80多年前陈氏宗祠内一场血战

创建人:若若

阅读数:309

时间:2019-05-14 16:32:50


图为陈汉元向记者介绍陈氏宗祠内发生的战斗

距离太湖县城100公里之外的革命老区北中镇境内,有一座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古祠——陈氏宗祠。这座宗祠看似普普通通,80多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共产党游击队和国民党部队的激烈战斗,这场战斗打动了出生在这块红色革命土地上的每一名群众。

距离太湖县城100公里之外的北中镇境内,有一座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古祠——陈氏宗祠。80多年前,这座古祠见证了一场血战。8月20日,安庆晚报记者来到陈氏宗祠,听陈氏后人讲述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古老祠堂难抵岁月风霜

记者乘车从太湖县城出发,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北中镇元畈村。在镇干部陈汉元的陪同下,来到这座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陈氏宗祠。

走进陈氏宗祠,进入眼帘的即是四根大柱子,柱身用黑色的漆重新漆了一遍,看不清原来的样貌。在祠堂大厅的西南角,四、五平米的地面上仅存几块当年祠堂建成时用的砖石。

71岁的元畈村村民陈英和老人此时正在祠堂。据陈汉元介绍,农闲时,陈英和老人就到祠堂内除杂草,疏通水渠。“虽然陈氏祠堂很久前就被太湖县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缺少经费,请不起管理人员,都是像陈英和老人这样的村民义务守护。”

陈汉元指着入门东边第一根柱子告诉记者:“当年共产党游击队和国民党部队的激烈战斗后,这根柱子上全是弹孔和大刀砍的痕迹。2002年,陈氏宗祠第一次大修的时候,柱子上的痕迹都还清晰可见。”

成立“红四乡苏维埃政府”

陈汉元随后向记者讲述柱子上弹孔的来源,还原当年发生在陈氏宗祠那场激烈的战斗。

1931年8月下旬的一天,国民党驻扎太湖县的部队,进犯建立在玉珠畈的北中区苏维埃红色根据,北中区苏维埃赤卫队与国民党部队激战了两昼夜。8月23日凌晨1时许,国民党部队殚尽粮绝,精力不济,向太湖县城方向逃窜。当日中午,逃兵途经陈元畈时,哄抢当地老百姓家的粮食煮饭。北中区苏维埃赤卫队紧追不舍,国民党部队迎战两小时后,便狼狈逃往弥陀镇。赤卫队吃完国民党军队刚做熟还来不及吃的米饭后,于傍晚又追至弥陀寺。半夜时分,国民党部队遁往太湖县城。第二天早晨,赤卫队回到陈元畈,上午在陈氏宗祠张贴标语,召开庆祝大会,并留下一队人马,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

1932年1月初,这支赤卫队在陈元畈陈氏宗祠成立了“红四乡苏维埃政府”,管辖范围为现在的元畈、吴俊和桐山等地。由英太独立营二连二排排长吴令子任乡政府主席兼战斗队长,陈新民任副主席,吴绪多为农会主席,吴荷英为妇联会主任,吴绪全为运输队队长,祝向荣为后勤委员。“红四乡苏维埃政府”以召开大、小会议、动员走访等形式,积极发动群众加入农会和妇联会。

祠堂内的一场激烈之战

正当革命运动趋于蓬勃发展,“红四乡苏维埃政府”却遭到了国民党蕲春边防大队的袭击,被国民党反动派扼杀在襁褓之中。

1932年2月底,北中区游击队60多人在新任队长秦贤安、指导员引良荣的率领下,驻扎在陈元畈。当时正值春节之际,游击队放松了侦察和警卫,敌探得知消息后,国民党太湖县民团千余人在团长黄陈谷的指挥下,悄悄包围了陈元畈并占领了河东岸主峰。3月4日凌晨,天降大雾,敌人趁机向驻扎在元畈祠堂里的游击队发动猛烈进攻。

“不少子弹打在东边的第一根柱子上,现在上面还有很多弹孔。”陈汉元说,游击队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队长秦贤安不熟悉当地地形仍然命令部队反攻,战斗持续5小时,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过大,孤军无援,战斗失利。

据《中国共产党太湖大事记》记载:1932年3月4日,国民党太湖县民团团长黄成谷率1500人在陈元畈包围北中区游击队。激战中,一排长王宜训、二排长吴令子等人光荣牺牲,大旗手祝向荣等10余人受伤。

“事实上,除了王宜训和吴令子外,王绪宇、吴绪多等同志在掩护部队突围时也不幸牺牲。妇联会主任吴荷英在祠堂中遭到敌人追杀,她围着柱子躲闪,一名敌人用大刀对其猛砍。这名敌人用刀过猛,没有砍到吴荷英,却砍在一根大柱上。至今,在祠堂前左侧的那根大木柱上,还留下了一弯深深的刀痕。”陈汉元说。

陈汉元说,没过多长时间,红军二一八团约500人进驻玉珠畈。国民党太湖县县长胡拔翠率领自卫团两个中队及各处团防千余人,由沙河向玉珠进犯,行至玉珠畈石头桥,向北中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开枪射击。二一八团陈团长立即命令一连为右翼上大罗山,二连为左翼上铜锣山,机枪连上马树坪,手枪队和游击队正面阻击。经过激战,终于击退敌人的进犯。

国民党民团团长黄成谷随后又纠集民团千余人向玉珠畈扑来,其出兵计划事先被游击队探知。游击队170余人,赤卫队300余人,选定石榴尖的有利地势,兵分四路,先行埋伏。一路伏于石榴尖的小山头上,二路伏于右侧山峰,三路伏于左侧山峰,四路伏于将军山余脉。当日下午,一路军与民团交火后,边打边退,诱其深入,待民团进人伏击圈内,三路伏军一齐开火。民团始知上当,不敢恋战而回窜。此次战斗,击毙民团80余人,俘虏50余人,缴枪100余支,号称“石榴尖大捷”。

陈氏后人、北中镇宣传委员陈兴明告诉记者,大旗手祝向荣突围后,跟随红军进行了长征。“解放以后,祝向荣回到了元畈村,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经常请祝向荣给我们讲长征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听祝向荣讲红军的故事,不仅惊心动魄,同时也振奋人心。”

红色教育基地急盼修复

陈汉元介绍,陈氏后人将这段革命历史重新整理,并写在了祠堂正中央的墙壁上,以示纪念。它告诫后人,勿忘过去。“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当地的一些小学、初中就会组织学生来这里接受红色教育,重温当年那段历史。”

如今,这座迄立300年之久,见证过红色革命的陈氏祠堂破损严重。陈汉元指着祠堂的东厢房告诉记者:“解放后,这座祠堂被当仓库储存粮食。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准备在这里建一所小学,就把东边的6间厢房给拆掉了,但小学最终也没有建在这里。”

陈汉元说,这座祠堂历经两次大修。“第一次是在2002年,村民自发筹集了10多万元,对祠堂进行了修整;2011年,又修整了一次。由于条件有限,两次维修都十分简单。”

“祠堂柱子原状是雕花的,当初没有条件恢复原状,只能刷一层黑漆。现在,我们有了想法,以旧修旧,想将祠堂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但是资金是大问题。”陈汉元说,如果要完全恢复原状,维修资金大约需要180万元。“村民们可以筹集八、九十万元,还有一些需要相关部门的支持了。

全部评论

/

赞赏

暂无更多

参与评论

参与赞赏

10元

20元

30元

50元

100元

自定义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