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录入

135

族谱

56

收录人数

58273

浏览记录109225

姓氏查找

蒋氏宗祠:风流未被雨打风吹去

创建人:若若

阅读数:468

时间:2019-08-09 16:49:52

■ 名称:蒋氏宗祠

类别:近现代代表性建筑

年代:民国

地点:兰溪市柏社乡洪塘里行政村洪塘里自然村

特色:规模宏大,中厅庑殿顶保存完整,结构独特,雕工精美,文化内涵较丰富。

去蒋氏宗祠之前翻阅过相关资料,看到东阳籍高级建筑师洪铁城对它的高度评价——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孤本奇书,不免心生几分好奇。驱车前往距离兰溪市区30公里的洪塘里。车子在一段窄窄的砂石路上停了下来,左手边是一方池塘,右手边就是蒋家祠堂了。第一眼的印象除了面积有些大,并没有什么令人眼前一亮之处。和许多农村文化礼堂一样,蒋家祠堂的门厅两侧布置了文化宣传栏,介绍了村史宗谱、历届村主职干部名单。在几位历史人物的介绍中,出现了一份蒋介石题字的宗谱图片:数典不忘。

IMG_4378分享到

蒋氏宗祠的前世今生

洪塘里村位于兰溪市柏社乡,新老马灯(墩)线分别从村落南北两边通过。村子三面环山,呈燕窝形布局,村庄占地面积386余亩。以后山岗(黄平尖山脚)传统建筑为基点,向南(上倪宅)北(下塘角)延伸。巷道以鹅卵石路面为主,排列有序,格局古朴,纵横贯通,阶梯坡缓。房屋以砖木结构为主,青砖灰瓦马头墙。经过明清以及民国时期700多年的建设,构成了一个集中连片、分布合理、错落有致、保存完好的传统古村落。2016年被列为浙江省第四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村。

洪塘里村自元大德九年(1305年),由蒋氏九候之“镇湖候”蒋辉第四十六代裔孙蒋颖(顺四公),从仁田畈播徙洪塘(石榴园),颖公次子大明元帅蒋镛(升八公),字可大,在洪塘繁衍生息,开创洪塘蒋氏一族。洪塘里村现有人口2000多人,其中约有85%姓蒋。

IMG_4356分享到

洪塘里村蒋氏宗祠,坐北朝南,靠山而建,面水而居。宗祠选址精心考究,为一村建筑的核心部分,民居围绕其而建,体现了宗族和谐相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蒋氏宗祠共有前后三进,前院共9开间,中厅5间,后进9间,两厢共26间,总面积1758平方米。祠堂始建于明朝隆庆初年,历时五年完工。后来分别在康熙、雍正年间两次扩建了左右两边府。咸丰辛酉年间,政局动荡,蒋家宗祠遭匪徒烧毁。直到60年后才得以重建。我们现在见到的蒋氏宗祠便是1927年重建竣工后的模样。

第一进门楼结构较为简单,共二层,四坡顶(庑殿顶),抬梁式结构。楼上因后来曾用作学校教室而被加高了一些,梁架上的雕刻纹案、花卉斗拱仍保存得比较完整。

IMG_4350分享到

迈过第一进,眼前便豁然开朗——中进天井里柏树苍翠,绿苔如毯。拾阶而上,两侧青石栏板上的石雕清晰可见。再抬眼,集伟岸与精致于一身的中厅景福堂充斥着整个视界,让人移不开视线。踱步其间,嗅着草木的气息,只觉宁静安详,耳边却仿佛传来琅琅的读书声,眼前又似闪现过旧时戏台上粉墨登场的热闹绚丽。

景福堂后的第三进是后厅,清咸丰年间被毁,现在是一层当代水泥矮房,已不复旧时的面貌。

蒋氏宗祠建成后,一直为蒋氏族人商议大事之用,同时,也曾多次用作办学场所。1947年,在族人蒋山、蒋杰的主持下,540多亩祠产祀田、260多亩山林杂地、50多间祠屋被悉数用作办学,兰溪六山中学在此设立。校名意在纪念当地辛亥革命志士蒋倬章(字六山),学校一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解放后,这里先后又有了兰溪县群力中学、第三初级中学、六山中学、水阁小学。2005年11月,蒋氏宗祠被公布为兰溪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蒋氏宗祠因水阁小学异地搬迁交由蒋氏族人管理维护。

IMG_4360分享到

2012年,蒋氏宗祠成为村里的文化礼堂。白天,村民这里看书、健身、下棋、听讲座。晚上,村民有时也到在这里观看演出、电影。春节,村里的书法高手在这里写春联馈赠乡邻,文艺爱好者在这里唱歌跳舞组织“村晚”。端午节,学生们将艾叶插于蒋氏宗祠大门上,将菖蒲悬于堂中,学习传统文化。一系列传统节庆、优秀民俗、校园文化活动走进了蒋氏宗祠,这座承载着村民精神寄托的文化礼堂,悄然改变着当地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

今年1月,第七批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蒋氏宗祠榜上有名。

“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景福堂

景福堂是蒋家宗祠的主体建筑,面阔16.7米,进深9.05米。一层大厅建筑面积188.68平方米,中缝边缝全是抬梁式木构架,前面与两侧无围护,采光充足、用料粗大,显得宏大而透亮。第二层的建筑更有特色,屋面设望砖,四周设挑廊,前后与两端均施槅扇门、槅扇窗和木槛墙。从立柱横梁的雕花到龙嘴鱼身状的斜撑,再到雀替、檐柱牛腿都打造得精美华丽、气度不凡。

在兰溪市文保所负责人钱镇祥看来,蒋氏宗祠尤其是景福堂的建筑风格精致、细节考究。建筑用材的体型组合和比例、用材质感和色泽都经得起审美推敲,体现了当地古代工匠艺术造诣的精华。

IMG_4354分享到

蒋文良是蒋氏宗祠的祠堂管理员,也是蒋氏第二十五代子孙。他赞同钱镇祥的说法,认为关于蒋氏宗祠的评价,东阳籍高级建筑师、建筑学博士、教授洪铁城的分析是最到位的。洪铁成在《革命者的建筑革命》一文中,对蒋氏宗祠的景福堂赞不绝口,称其在中国古代建筑屋盖类型、建筑模式、空间开发、梁架结构和装饰题材等方面都具有革命性的创新,不愧是辛亥革命志士督造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罕见。

中国古代建筑等级森严,明清对亲王以下各级官民第宅的规模、形制、装饰等都作了明文规定,还颁布了禁令,僭越者即属犯法。像景福堂这样的四坡顶(属于最高等级,按照规定只能用于皇宫主体建筑,是会招来杀身之祸的。但景福堂重建始于1917年,正是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的政变失败那一年,皇帝被革了命,建筑还不能革命吗?辛亥革命志士蒋倬章是重建工程的总设计师和工程监理,在他的“督造”下,蒋氏宗祠不仅建了摹仿皇宫庑殿顶的景福堂,还把门楼也改成了端庄大方、抗风效果好的四坡顶。

在建筑模式上,景福堂重建抛弃了原来单层五开间全有槅扇门围护的设计,采用楼阁式的建筑,显得宽敞、通透并有流动感。

江浙一带的古代建筑,如果厅堂是两层的,大多二楼层高极矮,空间局促,不做分间隔断和装饰,缺乏功能区分。然而景福堂确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外围有悬挑的平座式回廊,建筑面积竟比一层多了几十个平方米。而且二楼的梁架、小柱、雀替、槅扇门窗、横披等大多精雕细刻,比一楼还要精美。特别是四根颀长的撑栱,下端雕着张嘴展须的龙头,上部雕着鳞片排列有序的鱼身,既栩栩如生,又夺人眼球,令人不禁放慢脚步看了又看。

IMG_4397分享到

“在栋桁一端45度斜置两根方木作为由戗、角梁,其交接处安了一个垂莲柱作为三个坡面的节点,把两个方向的桁条搁置于由戗中段,然后在这中段节点下加一小柱置于一根琴枋上,琴枋下用一根斜向撑拱将小柱、琴枋承接的空中荷载传递到金柱,再然后在金柱的两根月梁之间加一根45度的月梁作水平支撑进行加固。”景福堂的梁架结构设计令洪铁城大加赞赏,因其几何关系简洁、构件受力明确、空间造形优美,而且建筑用材节省,至今稳固如初。

IMG_4351分享到

此外,景福堂的牛腿、柱头、琴枋、雀替、斗栱、角科、枫栱上的雕花装饰也令人耳目一新。帝王将相、童子仙人、福禄寿喜等传统题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孔雀、凤凰、锦鸡、大象、牡丹、芍药、佛手、松柏等丰富多彩的寻常动植物,每一处都不尽相同,鲜有重复之处。这也让景福堂的建筑在规则中不失乡野质朴之灵气,具有清雅含蓄的审美情趣。

景福堂的“设计师”蒋六山

洪塘里蒋氏家族,历史上出过不少响当当的人物。比如朱元璋亲封的“大明元帅”蒋可大、多才多艺的高僧释兴俦(东皋心越),还有将宗谱送到蒋介石处请求题字的国民党陆军骑兵师长蒋侃如。其中,最受推崇的还属蒋六山。

IMG_4369分享到

蒋六山名倬章,字鹿珊,公元1848年(清道光28年)出生于水阁塘(今柏社乡水阁)的书香家庭。蒋六山自幼聪明好学,13岁中秀才,被誉为神童。他才华横溢,19岁就参加编纂《兰溪县志》,著有《铁甲山人诗钞》等作品。20岁出头的蒋六山来到金华丽正书院讲读,很快成为士子班头。他30岁离金游学,先后结识康有为、蔡元培、章太炎等有识之士,受到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启蒙。1904年,57岁的他加入蔡元培在上海成立的光复会。其他成员蔡元培、陶成章、章太炎、秋瑾都比他小20岁左右,但是他还能与他们成为忘年交,可见其心态年轻,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之高。作为金华乃至浙江地区辛亥革命的先驱,蒋六山辅佐过康有为推行维新变法,资助过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的革命义举,还曾一手创办过革命起义军。

IMG_4404分享到

除了辛亥革命,蒋六山把大量经历放在振兴教育上,独立创办两所新式学堂,推广附近启蒙小学34处。他提倡实业救国,其创办的金华北山林木公司、梅溪排运公司等是兰溪现代工业的先声。

蒋六山性格豪爽,气度不凡,行侠仗义,不置家产。39岁丧妻,坚决不再娶。69岁时,袁世凯许以五等嘉禾章,蒋六山一笑弃之。

1925年,蒋六山去世,享年78岁。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国民党第二任主席张静江、同盟会元老章太炎、国会众议院议长褚辅成、国务院参议刘焜、浙江省省长张载阳、国务院司法部次长余绍宋等均送了挽联。

全部评论

/

赞赏

暂无更多

参与评论

参与赞赏

10元

20元

30元

50元

100元

自定义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