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录入

133

族谱

55

收录人数

57394

浏览记录106586

姓氏查找

【乡愁】石氏祖堂:万石家风 鼎盛之乡

创建人:若若

阅读数:166

时间:2019-09-28 18:57:05

7月26日,今日阳新记者来到了王英镇泉丰村石贵发庄的石氏祖堂,只见飞檐翘角,瑞兽呈祥,映衬着暗灰墙壁,透露出几分端庄清雅。门前高悬“金谷风雅”,红色横幅则写着“弘扬忠纯大义,传承万石家风”。鄂东南石氏宗亲理事会副会长石则文介绍说,这些都记载了石氏先祖的丰功伟业。

万石家风金谷风雅

据《石氏宗谱》记载,石氏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què)。那时,卫桓公的弟弟州吁重用诡计多端的石厚,野心勃勃,想要谋朝篡位。一日,卫桓公打算前往洛阳朝见周天子,特地举办饯行酒宴。州吁和石厚商议毒计,假趁敬酒之机,狠狠将匕首刺向君主,顿时血溅当场。

州吁轼兄夺取了卫国江山,恶名远播,无法安定民心,与他狼狈为奸的石厚便向父亲石碏请教方法。石碏对儿子的所作所为深感不耻,欺骗他说:“陈桓公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非常和睦,如果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君位便能稳固。”石厚果然兴高采烈地陪同州吁去了陈国。接着,石碏又派人告诉悄悄陈国:“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于是,州吁和石厚双双被陈桓公抓了起来。不久,卫国派人杀了州吁,石厚也跟着问罪伏诛。战国史学家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石碏便是石姓的一世祖。

西汉年间,身为小吏的石奋在汉高祖刘邦身边侍奉,勤恳恭敬,备受喜爱。一次,刘邦问他说:“你家中还有什么人?”石奋答道:“我家里贫穷,只有双目失明的母亲和会弹琴的姐姐。”刘邦深感怜惜,将石奋的姐姐召来封为嫔妃,还给他升了职。汉文帝时,石奋不仅精通经学儒术,而且为人谦逊恭谨,所有官员都无法与他相比。在朝臣的大力举荐下,石奋荣任太子太傅、太中大夫,列为九卿。他的四个儿子都因品行善良,能力出众,得到国家重用,御赐俸禄二千石。汉景帝不禁感叹道:“石君和四个儿子都是二千石的官员,作为臣子的尊贵荣宠竟然全都集中在此一家!”从那以后,人们便尊称石奋为万石君,万石君的美名随之流传于各郡县和诸侯国,成为治国齐家的典范。

“金谷当年景,山青碧水长,楼台悬万状,珠翠列千行。”诗里描述的正是西晋第一富豪石崇在洛阳的私人别墅——金谷园。相传石崇因与另一富豪王恺争富,修筑了金谷园,周围几十里内楼榭亭阁,高下错落,鸟鸣幽林,鱼跃荷塘,楼阁屋宇装饰得金碧辉煌,宛如宫殿,极尽奢侈豪华。石崇还从全国各地搜集了大量价值连城的财物与珍宝,蓄养的绝色美女更是数不胜数。他常常招揽潘安、刘琨、左思等当世才子在金谷园聚会饮宴,谈论文学,吟诗作赋,时称“金谷二十四友”,曾留下了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如今,金谷园的繁华盛景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只剩下荒芜的遗迹,正如杜牧诗中所写:“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但它依旧是无数文人墨客凭吊游览的胜地,风雅长存。

鼎盛之乡艰苦创业

进石贵发祖堂,只见四周开阔,没有多余的华丽装饰,显得低调古朴,村民用于活动的木桌椅倒是添了几分生机。石则文介绍说,鄂东南石氏派系有祥户、贵户、和户、应奇户、明山户、荣户、登户等26户,此地的石姓属于登户,都是登公后裔。

宋绍兴元年,登公补授兴国知州,带着儿子淑坚、淑毅由武宁冷泓里迁往兴国。解官后,登公爱慕永福里(王英仙岛湖)的美丽风光,择暖水而居。元朝末年,后人谷正公卜居永福吉祥之地,建谷正庄,妻子窦氏聪慧过人,以吃苦耐劳的毅力辅助夫君开基立业,子嗣繁荣兴旺,成为当地第一大湾。明万历年间,显东、显南二公开辟田园,艰苦创业,日渐人财兴旺,堪称鼎盛之乡,故为新庄命名“石贵发”。

在《石氏宗谱》现代名人录里,记者发现了一则贫苦孤儿逆境而上、发家致富的故事。王英南山的石晓东三岁丧父,母亲改嫁,沦为可怜无依的孤儿。在祖母和叔伯的帮助下,他勉强读完小学四年级,十四岁便离乡背井闯荡社会,饱尝人世辛酸。1989年,石晓东揣着仅有的180元来到武汉谋生,又随即转战咸宁房地产市场,终于白手起家获得人生第一桶金。如今,石晓东已是武汉某知名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他传承先祖艰苦奋斗的精神,百转千回,锲而不舍,成功改写了小人物的命运,被视作石氏家族的骄傲和荣耀。

据了解,近年来,泉丰村因地制宜,克难攻坚,全力打造休闲旅游村,从一个没有矿山、没有工厂、没有大型企业的穷山乡,走上了依托旅游资源优势飞速发展的康庄大道。村内现有仙福山、紫东公园水上冲关、上海渡假村、水乡街市等风光优美、特色鲜明的景点,吸引八方游客体验山水浪漫之旅。目前,该村积极发展村民专业化旅游客轮和农家乐产业,开拓千亩油茶基地,规模化植树造林,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乐一条龙温馨服务,形成了旅游从业人员过千,旅游年收入超过800万的大好局面,为泉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保障。

一代代泉丰儿女殚精竭虑,自强不息,让这片古老的土地日新月异,精神焕发。沧海桑田,几世变幻,泉丰正从历史的尘埃中苏醒,向美好的未来微笑致敬。

亲爱的读者,如您熟知有关姓氏的历史和宗祠、地名渊源,欢迎为今日阳新《文化周刊》提供新闻线索,请联系本报许记者(18327807254)。

来源:今日阳新记者—— 许岚 文/摄


全部评论

/

赞赏

暂无更多

参与评论

参与赞赏

10元

20元

30元

50元

100元

自定义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