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录入

135

族谱

56

收录人数

58273

浏览记录109288

姓氏查找

京山国家级非遗项目"夏氏练丹术”在“2017·中国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上精彩亮相

创建人:若若

阅读数:172

时间:2019-09-25 18:22:55

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于10月13日至17日在湖北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17·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现场

汉网消息(通讯员 张昊 薛泽闻)历经两年筹备,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今天在汉正式拉开帷幕,首日吸引超万名市民前往尝鲜。与千位非遗传承人互动,赏2万件非遗精品,品上百种正宗地道的非遗美食,同时武汉还设置了13个分会场和若干个活动点,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非遗文化。
  
  武汉非遗 获长江流域参展团点赞
  
  为探索推进非遗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本届大展由文化部非遗司担任支持单位,中国非遗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厅、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文化局及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等单位共同承办。大展以“长江文明 非遗风采”为主题,汇聚了长江流域15个省市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约500项,国家(省)级非遗传承人约千名,非遗作品约2万件。
  
  今天,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一行饶有兴致地对大展进行参观。项副部长几乎走遍了每个展区,与传承人交流互动,话起家常,特别是在湖北非遗研培成果展区,他与师生交流研培心得,并鼓励传承人与时俱进,创新非遗传承项目。2个多小时下来,一行人仍意犹未尽。
  
  此次大展长江流域15个省市均有组团展出,安徽领队、该省非遗中心保护部官员王广宝介绍,此次安徽团队来汉参展传承人50名,共有项目23个,涉及茶艺、酒类、传统技艺。“大家报名积极性很高,由于此次是按专题内容挑选传承人,因此许多传承人未能前来,纷纷打来电话希望下一届能参与。”王广宝介绍,武汉举办第一届长江非遗大展他们也曾组队前来,国内其他城市举办的国家级非遗展他们也均有参与。他认为,本届展览相比往届不仅规模大,而且更具特色,内容更丰富,档次也越来越高。
  
  他认为,武汉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上是两条腿同时迈进,在恢复古老传统技艺的同时,与时俱进与创新,更将非遗项目进行了市场化运作。让本就源于民间的非遗文化更加贴近民众,这样才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同时,武汉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更多的展示空间、更大的舞台,实质也是对传承人的一种保护方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相传为道教北五祖吕洞宾传留。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枣阳粗布制作技艺请来青春靓丽的模特助阵,吸引众人目光。

  花样剪纸 市民感叹比玩魔方还难
  
  织绣、剪纸、漆器是长江流域最具特色的三类非遗项目。本届大展别出心裁地组织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三类非遗项目传承人齐聚一堂,同台竞技。这也成为本次大展人气最为火爆的区域之一。
  
  首场竞技项目为剪纸,八位剪纸传承人中有两位传承人分别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工艺美术家”沈松柏、河湟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姜有存。两位均是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上台。
  
  “非遗来自民间,希望借此传统文化,唤起市民童年回忆。”沈松柏以昆虫为主题,两分钟不到的时间里,一只活灵活现的立体螳螂呈现在观众面前。令人称奇的是,剩下来的废纸随着剪刀的巧妙游走,仅指甲盖大小的蚂蚱就跃然手间,看得众人目瞪口呆。沈松柏将这一即兴创作随机送给了台下观众,但观众的热情却令他一时难以抽身离去,反复四五次满足市民需求后,才得以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顺利离场。
  
  而传承人姜有为随兴剪出的一幅青海团花,更是门道奇妙,只见她将手绢大小的红纸数次对折,经过10余分钟看似随意的修剪后,展开却是一张圆形花样图案,数名好奇的市民上前仔细打量后惊呼,“远看就是一朵花,近观才发现是由无数朵小花组成的,这比玩魔方还要难呀”。姜有为给观者释疑,“团花剪纸与北方人的性格一样,线条较为粗犷,藏味比较浓”。
  
  据主办方介绍,接下来的四天,每天都有同类目不同地域流派的传承人同台竞技,用技艺对话、用作品交流,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不同地域的非遗文化精髓。

沈松柏的武汉剪纸出神入化,繁复无加,被誉为“江城八怪”之一。

武汉“泥人胡”胡作林出生于黄陂泥塑之乡,人物雕塑神形兼备,维妙维肖。
  
  吃货天堂 两百箱茅台被扫空
  
  设置在一楼半南厅的传统饮食文化专题展区,是不折不扣的吃货与扫货客的天堂。大红袍制作技艺、茅台酒酿制技艺、千年古井贡酒酿造技艺、祁门红茶制作技艺、糌粑制作技艺等上百种非遗饮食项目均在此展出。
  
  在茅台酒酿制技艺百余平米的展区,工作人员不得不在入口处设置人墙限制人流,人墙外的长龙排至20米开外。市民在此除了能详细了解茅台的酿造过程,还能品尝持久留香、回味不绝的醇正茅台。
  
  在该展区出口,不少市民兴致冲冲大包大揽着战利品。据该展区负责人介绍,此次为参展特意准备了各类茅台酒200余箱,展会开幕不到四个小时已销售过半,考虑到展会还有四天结束,便临时采取每人限购一瓶的政策,但目前已所剩无几,他们正考虑是否再次调运货品到现场。

来自黑龙江的赫哲族鱼皮画采用大马哈鱼皮为原材料,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固定展位的展示,观众还可以在中央舞台欣赏到来自各地的民族风演出。


  中医中药 庇佑中华彰显神奇
  
  传统中医药文化专题展区是供市民大开眼界的最佳去处,这些国家及省市级非遗项目市民耳闻却并不多见。如发端久远的苗族医药神奇到什么程度?雷火神针这一“宫廷御方”特殊的调理方法疗效如何?丹药炼制完成并非直接服用,而是一种制药的主材料。在该展区走上一圈,市民对于传统中医药的诸多困惑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夏氏丹药展区,一鼎全紫铜铸造、高3米重达近千斤的炼丹炉,其特有的造型回头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被逛展市民围得水泄不通。据了解,该炉一次性炼制丹药可达100公斤。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夏小中介绍,丹药炼制绝非影视剧中所呈现的,出炉便是一粒粒圆形可直接服用的丹药。展柜中的数十种矿石都是炼制丹药的原材料,炼制完后呈晶体状,再进行剥离,而这仅是丹药制作的第一步。根据不同的病症需选择不同的原材料进行炼制,完成这一步后再根据需要配置其他中草药,才成为最终的成药。添加比例十分严格,整个过程都不能有丝毫差错。
  
  “文化复兴首先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夏小中和夏氏丹药第六代传承人夏文沙坦言,传统中医药疗效在不少病症的治疗效果上远超西医,他以骨髓炎、骨结核两类病症举例,相比西医的手术复发率高、创伤性大、治疗费用高昂、病人痛苦,使用传统的中医外用药就可以得到很好且彻底的治疗,疗效更是经历了千年的验证。但由于对中医这一传统文化认识的不够深入,中医独有的外科丹药学还有很多秘密尚待解开。

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在省市领导陪同下与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传承人夏小中亲切交谈。

湖北省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组团参观国家级非遗项目夏氏丹药制作技艺。


非遗课堂 拜师传承人 作品带回家
  
  此次非遗大展,主办方设置大量互动环节供市民参与,身旁不时会走过穿少数民族服饰的逛展市民,仿佛置身多民族联欢现场。与母亲一同逛展的刘女士特意在换装区选择了一套由主办方提供的苗族服饰。“感觉这样逛展会更有带入感。”她说经常被市民拉住要合影。
  
  设于二楼的非遗课堂,今天下午由武汉市汉绣传承人王燕现场演示汉绣技艺,向首批通过“长江非遗网”报名的35名市民手把手授课,他们中有年过七旬的古稀老人,也有未满十岁的孩童。常年来,王燕在武汉诸多小学、初中及高校教授汉绣技艺,推广汉绣文化,教授的学生超过千人。
  
  非遗课堂现场,主办方为体验者提供了工具包。王燕选择了几种相对较为简单的天鹅、花卉等四种图案进行授课。虽然课程短暂,但大家对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汉绣充满的喜爱之情,令王燕十分欣慰。“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王燕随手展示所带来的几件学员作品,牙签盒、钥匙包、项链、手绢,这些都是贴近市民生活的常见之物,她表示,通过教学让学者了解掌握本土传统文化技艺,扩大汉绣的影响力。她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汉绣、学习汉绣、传承汉绣,把这门诞生在荆楚大地的艺术继续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据了解,此次大展期间,主办方共举办9场非遗课堂,并预留180个名额,邀请了汉绣、剪纸、武汉面塑、错格全对称鲁班锁、武汉泥塑的五位传承人手把手为市民授课,完成的作品市民可免费带回家。

京山非物质文化遗产—— 夏氏炼丹术

夏氏炼丹术是指夏氏家族以夏小中为代表性传人、烧炼矿物类药物以制造“白降丹”的一种实验方术。夏小中现为湖北省京山县夏氏炼丹术传承人。

在我国,骨关节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据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流行病学调查,约有2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病痛,目前的关节炎患者已超过1个亿,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风湿病是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常见病之一,作为一大类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复杂、病种繁多的疾病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世界五大医学难题之一。

《医宗金鉴》云:白降丹“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水调敷疮头上,初起者立刻起疱消散,成脓者即溃,腐者即脱,消肿。”其功用就是消肿,溃脓,脱腐。用于痈疽、发背、疔毒。现代多用于蜂窝组织炎、痈、急性乳腺炎、慢性骨髓炎、乳腺纤维瘤、全身各部的化脓性感染。

骨炎灵膏药是夏氏家族在白降丹的基础上研制出的祖传秘方。骨炎灵膏药分膏药和药墨两部分。药墨是主体,以自炼的白降丹为主药,膏药只是一种赋形剂。这种膏药对治疗骨髓炎、骨结核、骨坏死、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等骨科疑难重症具有奇特的疗效。

夏氏炼丹术及其祖传秘方受到国内中医界的高度重视。1998年10月20日,夏小中的论文《骨炎灵治疗骨与关节结核》在第二届世界中医骨伤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中国科协、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授予“尚天裕科学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并授予夏小中“特别贡献奖”。

1979年8月,湖北中医学院院长洪子云教授来到荆门市京山县人民医院,同夏方清及其子夏小中共同炼丹一天,事后深有感慨地说:“现在湖北能这样炼丹的医师已经不多了。”夏氏炼丹术已成荆楚一绝。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各种先进工艺的冲击,夏氏炼丹术面临着严重的濒危状态,有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原始炼丹术一旦失传,依附其上的祖传秘方必将大打折扣。

在今天,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对夏氏炼丹术及其祖传秘方加以积极弘扬,不仅对中医药文化本身的继承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推进科学发展、造福人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遗名录

2009年5月17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向社会公示,县文化馆申报的“夏氏丹药制作技艺”榜上有名。“夏氏丹药制作技艺”是全市唯一申报成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荆门市在这一项领域的空白。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是京山夏氏家族炼制矿物类药物以制造“白降丹”的一种实验方术,现已成为荆楚一绝。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于2008年由县文化馆整理成文本,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向中国文化部申报。

此次国家文化部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全国申报的3136个项目进行了审议,最后公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共349项,其中“夏氏丹药制作技艺”名列其中。

夏氏炼丹 荆楚一绝

炼丹术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方术。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自周秦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炼丹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

炼丹术所制成的药物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者至今还很有价值,内服则由于其毒性较大而逐渐被淘汰。

炼丹一直被披上神秘色彩,其实验方术大多失传,然在湖北,以夏大中、夏小中为代表性传人的夏氏家族至今却仍延续着这一古老的传奇。他们通过烧炼矿物类药物以制造“白降丹”(是一种外用药物)。白降丹具有拔毒消肿、去腐杀虫之功效。现代多用于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全身各部的化脓性感染等疑难病症。

夏氏家族的祖籍位于天门市石河镇唐店村。而当时天门是民间医师荟萃之地,由于这里常为洪灾所困,不少人以行医为生,足迹踏遍江汉平原,甚至远达南洋、东南亚,以及北欧的挪威、冰岛。唐店村紧邻著名的石家河遗址。在这片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炼丹业历史十分悠久,医术也十分发达。今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曾仲游父壶,在京山苏家垄出土,是西周末期青铜酒器。这说明早在西周末期,这一带就有相当高的冶炼技术。

白降丹的炼制术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被夏氏家族继承下来,并被夏大中、夏小中的祖父夏洲志和祖母王氏加以发扬光大。

夏大中、夏小中祖母王氏的父亲是乡绅,懂医术。王氏在父亲的传授下,也掌握了一些中医外科医术和治骨病的秘方。她嫁到夏家后,把其医术和夏家的医术结合在一起。他们多用些民间偏方和当地可采的草药,将医术发扬光大。

王氏为夏家生有二子一女,只有长子夏方清继承了祖传医术。夏方清自幼跟随父亲夏洲志学到了一手炼丹术的好功夫,后加上自己的探索,使夏方清的医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医术名噪天门、京山一带。1966年10月,夏方清受文革冲击下放到农村,1979年落实政策回到了京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科,1986年6月病逝。夏大中、夏小中从小随父亲夏方清学医、炼丹,深得其父之真传。

1979年8月,湖北中医学院院长洪子云教授来到京山县人民医院,同夏方清及其子夏小中共同炼丹一天,事后深有感慨地说:“现在湖北能这样炼丹的医师已经不多了。”夏氏炼丹术已成荆楚一绝。

制法讲究 功效独特

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医学教科书《医宗金鉴》云:“疡医若无红白二丹,绝难立刻取效。”两晋的《崔氏方》就载有白降丹的制法。而《医宗金鉴》在卷六十二记载白降丹的配制及炼法则更为详细。夏氏炼丹术据《医宗金鉴》之旨,取水银32克,绿矾15克,火硝60克,食盐15克,雄黄15克,朱砂6克,硼砂15克,明矾60克,共研至不见星为度。然后把配料置瓦罐内,用文火熔融,不断搅拌,使药均匀地凝结罐底后,停止搅拌,用微火烘干,这一过程叫结胎,或曰安胎。把钢罐覆倒过来,置入盆中,四周以黄泥和盐卤层层封固,然后用无底铁锅串上,再以炭火置于倒覆的瓦罐上,如有空隙漏气处,急用赤石脂盐加封。

烧丹的仪式是神圣而庄重的。万籁俱静的子夜时分,人心入定,万物皆空,炼丹人先净手,然后焚香。焚香一是表示虔诚,二是在古时作为时间的计算。这一传统到现在仍然延续。第一炷香用底火,火限于罐底。第二炷香用大半罐火,这时罐上有绿烟喷出,是汞外走现象。为了不使泄气,需以毛刷沾泥水时时堵塞铁盏周围黄泥的缝隙。第三炷香使火焰平罐口,也得用毛刷时时刷冷水于铁盏周围的黄泥。

这期间,大约文火90分钟,武火90分钟。三炷香尽,数小时之后,去火冷定。开罐时,有一股毒气散出,开罐人需戴防毒面具,这时如有晶片的药粉踞于盆中,丹即炼成。避光贮存。

白降丹炼成后,加上多种中草药精制成棒状,称之为“药棒”,又称“药墨”。它加上蒸溜水后,经一年时间的阴干研磨而成,具有软坚散结、祛腐生肌、消肿止痛的独特功效。

传承文明 价值不菲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具有较深远的医学价值。在我国,主骨关节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据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流行病学调查,约有2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痛,目前的关节炎患者已超过1个亿,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是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主要常见病之一,作为一大类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复杂、病种繁多的疾病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世界五大医学难题之一。

主骨关节疾病大多毒邪甚剧,非一般药物所能制服,如引起骨髓炎的最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对它作用甚微;另一方面,邪毒深伏于骨髓骨质内,该处血液循环极差,药物进入十分困难。要治此类疾病,必须选择强有力的治毒药物。《医宗金鉴》云:“疡医若无红白二丹,绝难立刻取效。”白降丹便是这种有力的治毒药物。

以白降丹为主药的夏氏祖传秘方通过药物对局部皮肤的刺激,使皮肤上的神经未梢进入激活状态,从而激发机体的调节功能,提高免疫力;通过人体表面层层传导药性,使药物迅速达于病所,根除隐患。

武汉夏小中医院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由于中药“不可言传性”的特点,使其蒙上“秘方”的外衣。夏氏炼丹术掌握夏氏后代手里,它既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对抗别人的侵权,也得不到有效的推广。这种自生自灭的现象要得到有效的改变,必然离不开现代法律的保护。夏氏炼丹术是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具有商业价值,应当作为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对夏氏炼丹术及加以积极弘扬,不仅对中医药文化本身的继承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同时具有文化价值。扎根于鄂中及江汉平原地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出色地运用了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秉承古代中华文明,在现代科学体系中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是现代科学体系中的“活化石”。因此,所具有的科学及文化价值在当今有着特殊的意义。

面临失传 亟待抢救

夏氏炼丹术历来传男不传女,且只在家族内单传,传承人极少;当代代表性传承人年龄老化;炼丹是一种精细的工艺活,炼丹的过程全是作坊式的,炼丹不仅单调枯燥,而且劳动强度大,这也是现今一些年轻人不愿继承炼丹技术的根本原因。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各种先进工艺的冲击,夏氏炼丹术面临着严重的濒危状态,有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

在今天,结合时代发展实际对夏氏炼丹术加以积极弘扬,不仅对中医药文化本身的继承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推进科学发展、造福人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0月4日,武汉京山商界大咖夏小中院长为家乡书写了一副书法作品


全部评论

/

赞赏

暂无更多

参与评论

参与赞赏

10元

20元

30元

50元

100元

自定义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