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拼音:Zhōng

族谱

0

收录人数

0

浏览记录693

祠堂查询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新街村钟村钟氏祠堂

作者:若若

阅读数:381

时间:2019-09-26 13:46:43

钟村钟氏祠堂

立村故事

明末清初,南海大沥龙腹村钟骏豪的第三个儿子钟玉成随母亲欧阳氏外出谋生,走到现钟村的这个地方,便安定下来。玉成公便是钟村的开基祖,至今有约500年的历史。而钟玉成的两个哥哥钟金成和钟宝成则留在大沥。钟村钟氏没有族谱,据说解放前,掌管族谱的族人把族谱和钱财卷走,以致于到现在钟氏族谱下落不明。因年代久远,钟氏的历史资料散失不详。笔者通过村中老人介绍以及祠堂牌位的文字记载,了解到一些情况。

据老人所述,玉成公和母亲初到现钟村这个地方,人生地不熟,靠给人打砖瓦、看牛为生,过着艰苦的生活。但玉成公勤恳老实,后被四和村的有钱人曾氏看中,认他做契仔(干儿子)。从那以后,玉成公不再被认为是外乡人,有了社会地位,也有了田地。于是,他更加勤恳,努力发家致业。经过钟氏人代代相传,如今开枝散叶,自成一族,成为新街村重要的一个姓氏。钟村开始并没有名字,后来以一个小卖铺而叫铺头村,又因钟氏族人越发壮大,便逐渐改名为钟村,并沿用至今。

墀头砖雕

钟氏祠堂

钟村有两座并联的祠堂,一间是钟氏大宗祠,另一间是为开基祖而建的玉成钟公祠,供奉的是欧阳氏太婆。钟村的祠堂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据了解,原钟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门前由稀有的红粉石建成,曾是其一大特色。抗战期间,日军把钟氏大宗祠的砖头、木块、横梁等拆掉,用于修建军营和碉堡,并放火烧毁,后一直未复建,原址现已用作修建村道。而现作为钟氏大宗祠和玉成钟公祠前身的琼甫钟公祠和伯俊钟公祠则作为日军的大本营而保存。

玉成公有三子,分别是肖兄、肖弟、肖义,其孙琼甫、侄子伯俊分别修建有琼甫钟公祠和伯俊钟公祠,两座祠堂并连一起。伯俊钟公祠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建,坐西向东,三间三进,建筑面积占地431平方米。琼甫钟公祠始建年代不详,2007年8月,钟村祠堂因年久失修,呈现破落之景,钟氏族人为追宗溯源,由时任村委书记钟国伦牵头,筹集善款并商量决定,将琼甫钟公祠按原有地基规模修建为钟氏大宗祠,并把顶梁柱升高60厘米;伯俊钟公祠则改建为玉成钟公祠。如今,琼甫钟公祠和伯俊钟公祠的牌匾镶嵌在钟氏大宗祠后座的墙上,但因牌匾不全,伯俊钟公祠的建设时间已不可辨。

2008年2月2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春节来临之际,钟氏大宗祠和玉成钟公祠重建落成,来自该村及海内外的宗亲3000多人欢聚一堂,共庆钟氏宗祠重光,村民自发组成文艺演出队表演节目,还专门从佛山请来“少年黄飞鸿”醒狮队表演,并给村民发利是,提前过年,共叙兄弟情义。

如今的钟氏大宗祠和玉成钟公祠屹立在钟村,庄严又不失典雅。钟氏大宗祠三进三间格局,博古脊、人子墙,虾公梁上的石狮子栩栩如生。祠堂前的广场上正对着玉成钟公祠有两只强壮威武的石狮子,一公一母两相对望分置于入口两侧,左边是雄狮,前右足握着一圆球——;右边是母狮,前左足旁握有小狮。狮子是兽中之王,霸气之兽,祠堂前摆设狮子,有“尊贵”和“威严”、辟邪显威风的作用。广场边上有旗杆夹,是为狮岭义山村钟克猷而立。

清朝光绪年间,钟克猷勤奋苦读,考取功名,官至翰林院编修职,官阶四品。旧时修建祠堂严格,需要族人出名人或大官才有资格,钟村便借同姓兄弟狮岭义山村钟克猷的名气,修建钟氏大宗祠。而事实上,钟村钟氏属于钟姓接系的分支,义山村钟氏则属于钟姓烈系分支,但钟氏兄弟一家亲,他们仍然保持良好的兄弟关系。

据村中老人讲述,位于钟村南面的新街河边原有一座600平方米的洪圣古庙,修建年代不详,解放前香火旺盛,附近来此上香求佛的村民络绎不绝,后在1952年,村里因兴修水利缺乏建筑材料,将其拆除,从此古庙不复存在。

室内灰塑装饰

曾是交通要道

钟村曾经是花都重要的交通要道。流经钟村有一条新街河,是白坭水下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清康熙年间新街河是一条运输河,新街渡就位于钟村辖区内。洪秀全故乡官禄布村曾流传一首民谣“官禄布,官禄布,食粥送薯芋;乌蝇咬粒饭,追到新街渡。”可见新街渡是当时水上交通的重要码头,也因此新街渡曾带给钟村一时的繁华。对于新街渡的繁华景象,曾有人作此描写:“这是个很具岭南特色的地方,村四围有防盗匪的“碉楼”,街道上油门前标写着“谈话处”的鸦片烟馆、众多的经营香烛纸箔的铺面,家家供奉着天后圣母,还有吃小狗的习俗,枝叶独异的南方植物等”。

1916年,粤汉铁路南段建成通车,途经钟村。据80岁老人钟沛洪讲述,他常听父亲回忆起,粤汉铁路通车那天,第一次听到火车鸣笛声,村中的大人小孩都非常好奇,纷纷到铁路边观看。而当时,他老父亲也才10来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钟村依托新街渡的交通优势,商业繁荣,治安问题也随之而来,偷、抢村民的事时有发生,族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族中热心商人,怡安百货用品的钟老板得知此情况后,发动族中经商有钱人筹资在钟村四周修建了四个炮楼,并买枪支安排人在炮楼值班,保证族人的安全。这些善举得到族人的大加赞许。

抗战轶事

抗日战争时期,钟村成了重点受灾区。

1937年,当时钟沛洪刚出生不到一个月,长大后听父亲口述,日军疯狂地入侵钟村。日本人深知宗祠对族人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首先目标是烧毁钟氏大宗祠,霸占其他宗祠作为大本营,以示威严。除此之外,日本人无恶不作,烧民房,抓民众,村民们吓得四处逃难。钟沛洪母亲抱着他,随逃难的村民一起跑到炭步钟边村钟氏兄弟处,直到过了两天,得知村中慢慢平静下来,才敢回去。

日本人霸占新街村,目的是想堵住中国人通过粤汉铁路、新街渡运输物资,截断通道,并以钟村为中线,西南方向是日军的驻地,而村民则被赶到另一边临时居住,同时还以发良民证为由强迫村民归顺他们,稳定民心,并要求村民给他们养马、种田等。其中有一个十岁的男孩名叫钟阳九,发良民证时日军看他良民证上写着“钟阳九十岁”,便上下打量钟阳九,然后边骂边给他一个大耳光,意思是“你个毛头小孩竟然说自己九十岁!”手无寸铁的村民受难于日军,却也难以反抗,只能在他们的暴虐下屈服。

钟氏族人虽然表面对日军无可奈何,却满腔热血,目睹自己的家乡、亲人被日军糟蹋,原本美好的生活被破坏,有些青壮年便悄悄地进行地下活动,钟耀炳便是他们的其中一员。1924年出生的钟耀炳,日军入侵的时候才13岁,但他年少却机智勇敢,与同村族人钟伯祥一起密谋商量,趁敌人不留意的时候偷偷进入日军的营房,把枪支拿出来给村民,以组织抗战活动。钟耀炳的壮举被大家所熟知,抗日战争后,1950年他被收编到花县县大队工作,可参加工作后不久,在狮岭剿匪战斗中壮烈牺牲,后被追认为烈士。如今,花都烈士陵园的英雄碑上刻着他的名字。

钟沛洪老人经历过抗日战争,死里逃生。他在十二三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留下——母亲和一个弟弟,他成为家中的顶梁柱,年纪轻轻就帮人干苦活————来养家。——他勤劳不怕苦,后被村里收入青年队,成为主力队伍的一员,在一日只能吃四两(旧时16两为1市斤)米饭的情况下,仍然努力参加社会建设活动。艰苦的岁月终于过去,如今,钟村族人过上了美好的生活。

现钟村有位八十多岁高龄的老党员钟伯滔,曾在1958年至1989年间历任新街村党支部书记三十多年,其任职期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开拓进取,经验丰富,德高望重,是带领钟村村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钟伯滔曾在197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当年2月至3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当时的湖南省委领导带领干部来广东参观学习农业生产经验,也来到了钟村,对钟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