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拼音:Xiao

族谱

20

收录人数

56317

浏览记录3277

祠堂查询

萌源萧氏祠堂

作者:匿名作者1000

阅读数:284

时间:2018-12-23 11:48:48

宁县萌源村是个具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八闽名祠之一的萧氏祠堂与毗邻的林公宫、奶娘宫组成一道古色古香建筑群的亮丽风景线,让来往客人流连忘返。

每年正月初一上午,萧氏祠堂门前鞭炮此起彼伏,祠堂内香烛袅袅。该村大房各户扶老携幼,按照辈分有序地跪拜祖宗。此时,进入祠堂的男女老少均严肃、恭敬、诚挚。

春节拜祖是萌源村的传统习俗,也是该村对先人表达心愿与意志,激励后人慎终追远,同时更是凝聚亲情关系,传承伦理道德,提振家族精神及祈求后裔繁昌的重要活动之一。

由于村大人多,萌源萧氏正月拜祖宗有严格的顺序安排。初一上午为大房、二房,下午为三房、四房,初二上午为五房、六房……以此类推,正常情况不能交叉。到了指定的时间,各房由本房的长老或者有声望的长辈带领子孙按照辈分有序跪拜。

“脉从固始家声远,派衍萌源世泽长。” 这是萧氏祠堂大门前的对联。祠堂的门额,虽已陈旧,光泽暗淡,却始终安然固守在那里,散发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息,似乎在向我们陈诉着一个久远年代的传奇故事。

早晨的太阳透过祠堂天井洒下缕缕光线,辉映着藻井雕阑。香烛的轻烟绕过祠堂栋梁,荡漾在飞檐翘角之间,使整个祠堂既华丽又神秘。萌源萧氏祠堂坐落于村庄东南方向,建于明永乐九年,为三进二井土木建筑,面宽18米,纵深46米,占地面积828平方米。大门上高悬“萧氏宗祠”四个镏金大字匾额。大门唯宗族大事,如进神主牌、悬挂匾额、或进学(旧时指考上秀才以上学位)的,备办全猪、全羊等祭礼方可开启。其他较大的祭祀活动出入为两边门,平常只走小门。

萌源萧氏祠堂共为三进。一进为戏台,屋面为二层斗拱飞檐翘角,戏台顶部有双凤藻井,周围是六面画壁。二进为大厅,是族人聚会、看戏的主要场所。三进为祀龛,供奉着鼻祖汉相萧何及萌源始祖萧丙二同祖妣柴、胡二氏塑像。上方高悬“派衍酂侯”匾额,两边题着 “三杰标名独起图书继世,八朝辅政称为社稷良臣”的对联。二、三进靠墙建有两排木架,摆放各房龙头神主牌两百余个。各个神主牌精工雕刻,玲珑剔透,属于木刻艺术精品。各厅上方悬挂的既有著名书法家题写的百岁匾,也有数百年历史的名人、贞节等百余块牌匾。

每个牌匾似乎都有一个迷人的传说。其中“一乡善士”牌匾是由宁德知县刘林遐亲笔题写的,说的是褒奖将九公息事宁人,宅心仁厚的高风亮节之事。

……

而祠堂里的神主牌中有一个关于该村“卍”字形水渠故事的 神主牌。传说,萧氏十八世婆林寿凤系当时驻闽总兵的千金,自幼聪颖,学识渊博。在八闽大闹饥荒饿浮遍野之时,林总兵,查悉萧家义士开仓赈饥,便亲自登门褒奖,同时了解到萧氏为人品格高尚,众人和睦,当即决定嫁之以女。林氏自嫁到萌源后,处处显示大家闺秀的风度,深受村中男女老幼的敬佩。清康熙丙寅年间,萌源村因一场大火,烧毁了村中大片房屋,许多民居、宗族建筑被焚毁,造成众多村民无家可归。四年后,村民决定重建家园,并欲请名师进行规划。几经商议,萧氏族人决定聘请当时名声很响的福州易学大师、地理专家萧觉寰。然而,两次派人去请,均被萧觉寰以路途艰辛遥远而拒。无奈之际,林氏亲笔修书,再三安排专人前往邀请。“老宗台,八闽巨望,一代贤流。定历数而赞阴阳;得玄理而参造化。一季循历,布裨知避凶趋吉之由;四季籍书,咸钦有得之妙……万望贲临,择日建造,庶几山川增色,蓬荜生辉,光于前者,亦垂于后矣。临启不胜欣望,雀跃之至!”这一文情并茂的信札,让萧觉寰大为感动,破例答应出山。通过踏访考察萌源村四周后,萧觉寰认为萌源这块宝地唯一欠缺的是南方火星太旺,村中水源不足,水火不济,患有回禄之灾。为此,萧觉寰根据萧氏祠堂方位,为该村勘定设计了进水、用水、出水的“水火既济”规划。通过修建水坝、沟弄、水池,把水引入村中心。也就是把萌源溪和村中四周山泉水一并引入村中心的一个占地十余亩地的“凤池”中。池水除了防汛灌溉、提供村民洗刷方便、放养鲤鱼让村民茶余饭后欣赏观光外,主要用于防火。与凤池相连的就是穿绕村落房舍的“卍”字形渠的排灌系统。凤池与“卍”字形渠通过东西走向的街道连接,一旦发生火灾,村民将自觉排队,用木桶水盆从凤池中取水,依次传递,运水灭火。在当时没有科学灭火设备的情况下,用这一方式,不仅参与灭火人员组织有序,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运水的速度,灭火的效果明显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把居民生活用水和洗涤用水通过排灌系统分开,在村中的每一栋房子前后都有一条排水沟,在沟与路交界处都用青石条铺面,以保障排污沟畅通。排污沟统一把污水排放到村庄低处,流入水田中,使其瘦田变肥田,增产又增收。当萧觉寰为萌源村勘察地理设计排污系统后,一直不信邀请他的那封书信出自林氏手中。送别途经箫家岭时,萧觉寰想证实一下,于是道出了“亭跨勒马会金螯,振千年风水。”的上联,话音刚落,没想到林氏随口吟出“路系回龙朝彩凤,壮万古萌源”的下联。如此对仗工整,气势恢弘的佳句,让萧觉寰口服心服。

有人说祠堂是村落的明眸,它端详着族人的日常生活,关注着宗族的繁衍发展,审视着族人的言行举止。我认为祠堂是古木的年轮,它铭刻着族人忠孝之道,引导着族人追源溯本,启迪着族人开拓创新。

萌源萧氏祠堂,为三进二井式中国古典殿堂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明朝始建时就采用三进二井式,一进比一进高。一进与二进间通过天井后用七级台阶连上。二进与三间也是通过天井后,用五级台阶相接,形成步步登高的建筑风格。这在周宁县域许多祠堂中可谓首开先河。当下许多村落的祠堂原先或是独自一厅,或二进一井,经过后来修建才改为与萌源祠堂一样的三进二井式。相比之下,萌源萧氏先辈在明朝始建祠堂时就一步到位,显示出了是那么富有,那么前瞻。萧氏祠堂外观的感,无论从建筑设计、工艺美术、雕刻装饰都属上乘,均系能工巧匠所为。如此规模、档次的祠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萧氏宗族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人丁旺盛等方面的状况。

尤为让人惊奇的是,一个祠堂里供奉着三姓始祖。在三进正龛上除了供奉着鼻祖汉相萧何及萌源始祖萧丙二同祖妣柴、胡二氏塑像之外,侧龛上却意外地分别供奉着薛姓始祖和钱姓始祖的塑像。经仔细打听其中原委,原来萧氏到萌源开基之前,已有薛姓始祖和钱姓始祖在这里拓居,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薛钱两姓均迁居于外。但是萧氏还是为薛、钱两姓始祖特设此侧龛,以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知恩感恩情怀,表达出了不同姓氏友好相处的和谐理念。

每年农历三月三,萌源村萧氏祠堂都云集成千近万的人群,摆酒席100多桌。这天萧氏祠堂呈现出祭祀祖先、翻阅族谱、酌酒畅谈的热闹场面。在祠堂内,男女老少其乐融融,老人谛听祖牌的心声,中年倾听族谱的低语,少年聆听牌匾的赞歌,人与人之间在祠堂内格外显得那么恭敬虔诚,那么文雅知礼,那么情深意切。

演绎着家园与根脉的祠堂,穿越时空烟雨,刻勒着特有的文化轨迹,氤氲出迷人的人文气息,像一部厚重的文化教科书,成了来往人们阅读昨天、思索今天、憧憬明天的历史文化大餐。祠堂是空间的、立体的族谱;而族谱是时间的、平面的祠堂。观赏祠堂建筑,翻阅族谱卷宗,怀着慕古之幽情徜徉此间,面对着祠堂内的塑像、牌匾和族谱,怎不是人思接千载,浮想万端……